善良的卖油翁:一勺油改变穷书生命运的故事

admin3周前未分类16
明朝万历年间,江南有个叫周家村的小地方,村里有位六十多岁的卖油翁,人们都叫他张老爹。

张老爹每日挑着油担走街串巷,油葫芦碰得叮当响。这年寒冬腊月,村里来了个衣衫单薄的穷书生李文启,租住在村东头的破庙里。书生每日天不亮就捧着书卷诵读,夜里就着月光写字,饿了就去山上挖野菜充饥。

这天清晨,张老爹路过破庙,听见里面传来撕心裂肺的咳嗽声。推门一看,书生正蜷在稻草堆里发抖,脸色青白如纸。张老爹二话不说放下油担,掏出怀里焐着的两个烤红薯:'后生仔,趁热吃。'

此后每天,张老爹都会'恰好'多带些吃食。正月里油价涨了三文钱,他却仍按老价钱卖给书生,悄悄往油瓶里多舀一勺。书生要付钱,他就摆摆手:'我这把年纪要钱做什么?你好好读书就是报答。'

三月科考在即,书生却连赶考的路费都没有。张老爹得知后,连夜敲开当铺大门,当了祖传的银烟杆。他把碎银子塞给书生时,手掌上还带着当铺画押的红印。

放榜那天,整个周家村都轰动了——李文启高中举人!新举人回乡第一件事就是跪在张老爹门前,却发现油担蒙尘,老人已卧病半月。原来那日当完烟杆,老人冒雨回家染了风寒。

后来李文启赴任知县,专门在后衙辟了间油坊,请张老爹当掌柜。更奇的是,老人那些多给的'一勺油',竟被书生记了满满一本账,折算成银子在县城办了义学。

如今县志里还记着这事,那本'油账'和银烟杆就供在义学正堂。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人往烟杆里添一撮新烟丝,青烟袅袅,仿佛在续写这个关于温暖的古老故事。

相关文章

老槐树下的誓言:乡村教师坚守深山40年的故事

在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有一所只有23个学生的乡村小学。校门口的老槐树比学校年纪还大,斑驳的树干上刻满了一代代孩子的身高记号。58岁的陈立根老师总爱说:'这棵树啊,看着386个娃娃走出大山哩!'1983...

老槐树下的心愿:一个乞丐与全村人的三十年守护

在皖南山区的李家村口,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树干上深深嵌着半块磨盘,村里最年长的李太公总爱用枯树枝敲着磨盘说:『这可是咱们村的镇魂碑,三十年前那场山洪,是它救了咱全村九十八口人的命。』1989年初夏的...

老槐树的秘密:一个山村代代相传的报恩故事

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脚下,有个叫柳溪村的小村庄。村口伫立着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树冠如云,树干上系满了褪色的红布条。每到夏夜,老人们总爱摇着蒲扇在树下乘凉,给孩子们讲那个流传了百年的故事。那是光绪二十三...

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一场改变村庄命运的奇遇

在云雾缭绕的青山深处,有个叫柳溪村的小村落。村里住着个叫老周的樵夫,五十多岁,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容。每天清晨,他都会扛着斧头进山砍柴,再用扁担挑到镇上换些油盐。那年冬天特别冷,山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似的。...

老槐树下的约定:三代人的诚信守护

在皖南青山环绕的小村落里,有棵三百年的老槐树,树干上深深嵌着半枚铜钱。每到立夏这天,村里最年长的吴阿婆总会拄着枣木拐杖,在树荫下讲起那个被风雨打磨得发亮的故事。1937年深秋,货郎张庆生挑着担子进山收...

老木匠的最后一课:善良比手艺更珍贵

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木匠,名叫李三爷。他是镇上最有名的木匠,手艺精湛,为人却极其低调。李三爷年轻时走南闯北,给大户人家做过雕花床,也给穷苦人家修过破门窗。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从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