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盲婆婆与报恩的燕子

admin3周前未分类18

在南方一个叫青溪村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盲眼婆婆。人们都叫她陈婆婆,她丈夫早逝,唯一的儿子去城里打工后再没回来。陈婆婆靠着给村里人缝补衣服、编竹篮勉强糊口,最值钱的家当是屋檐下那个年年都有燕子来筑巢的老木梁。

那年春天特别冷,倒春寒让刚绽开的桃花都结了冰凌。清晨陈婆婆摸到灶台边生火时,突然听见地上有扑棱棱的声音。她蹲下身摸索,指尖碰到一团发抖的小东西——是只从燕窝里掉出来的雏燕,翅膀上还沾着血痂。

‘可怜见的,你爹妈准是寻食时遭了野猫。’陈婆婆用围裙兜起小燕子,把准备煮粥的糙米磨成粉,调成米汤一滴一滴喂。夜里她把燕子裹在旧棉袄里贴身暖着,自己却冻得咳嗽了半宿。

转眼到了梅雨季。小燕子羽翼渐丰,总爱站在陈婆婆肩头,用喙轻轻梳理她灰白的鬓发。村里孩子来看稀奇,陈婆婆就让他们摸燕子光滑的羽毛:‘轻些,它左翅第三根翎毛折过,还疼着呢。’

中秋前夜,暴雨冲垮了村东头两户人家的土墙。第二天清早,陈婆婆摸出攒了半年的二十块钱,又让燕子叼着破荷包给村长家送信。荷包里歪歪扭扭的字条写着:‘把我梁上的燕窝取下来,听说城里人收这个泡酒,钱给王老汉修墙用。’

深秋时燕子该南飞了。那天早晨陈婆婆在窗台放了晒干的蚂蚱,可直到日头西斜,肩头再也没有熟悉的重量。她摸着空荡荡的屋檐笑骂:‘没良心的小东西,走也不说声...’却把最后一个鸡蛋黄捏碎撒在院子里。

第二年开春,村里来了个穿西装的男人。他举着手机直播老屋的燕子窝:‘家人们看!这绝对是金丝燕的窝!’突然镜头里闪过一道黑影——去年的燕子像箭一样俯冲下来,狠狠啄在那人手上。陈婆婆听见动静急得直跺脚:‘不许欺负我的燕!’

那天晚上,燕子衔来一根金黄的麦秸放在陈婆婆掌心。婆婆摸着麦秸上系的红绳突然哭了——这是她儿子离家时裤脚上沾的麦秸,当年她偷偷绑了红绳求平安。三天后,一个满脸风霜的中年男人跪在了老屋门口。

如今青溪村多了家‘燕归巢’民宿,陈婆婆坐在院子里教游客编竹篮。总有燕子落在她脚边,啄起散落的竹篾往她手里送。村里孩子都知道,要是谁欺负小动物,陈婆婆的竹尺子敲手心可疼了。而那只翅膀带伤的燕子,每年清明都会准时回来,喙里总叼着不同的礼物:有时是山那边的野枣,有时是城里才有的软糖。

去年冬天陈婆婆病了,燕子竟啄开卫生所的玻璃窗,把退烧药片放在她枕边。护士后来调监控才发现,这燕子每天凌晨都去药店屋檐下守着,等最早一批货物卸车时,精准叼走一板没拆封的药。

今年开春,村里立了块‘护燕碑’。碑文是陈婆婆口述的:‘禽鸟尚知恩义,人岂能不如燕?’现在整个县城的孩子都懂得,看见受伤的燕子要轻轻捧起来,因为它们的记忆比人类长久得多。

相关文章

善良的卖油翁:一勺油改变穷书生命运的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江南有个叫周家村的小地方,村里有位六十多岁的卖油翁,人们都叫他张老爹。张老爹每日挑着油担走街串巷,油葫芦碰得叮当响。这年寒冬腊月,村里来了个衣衫单薄的穷书生李文启,租住在村东头的破庙里。...

善良的豆腐匠与神秘乞丐:一碗热豆腐改变命运

在江南水乡的柳溪镇,有位叫陈三的豆腐匠,每天凌晨三点就起身磨豆子。那年腊月特别冷,屋檐下的冰溜子足有尺把长。陈三像往常一样,在巷子口支起热气腾腾的豆腐摊。这天早上,来了个浑身结霜的老乞丐,破棉袄里露出...

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狐仙:一场跨越百年的报恩奇缘

在云雾缭绕的雁鸣山深处,樵夫李大柱像往常一样挥斧砍柴。忽然林间传来幼兽呜咽,拨开灌木竟见一只白狐被捕兽夹所困,琉璃般的眸子盈满泪水。李大柱想起祖父常说“狐仙通灵”的告诫,却仍毫不犹豫扳开铁夹:“走吧小...

木匠爷爷的魔方凳:一个让全村孩子爱上读书的温暖故事

在云贵交界处的苗岭深处,有个叫青竹坳的小寨子,寨口老樟树下总蹲着个白胡子老头,孩子们都叫他"板凳爷爷"。李阿公年轻时是方圆百里最好的木匠,七十二岁了还闲不住。那年县里扶贫干部送来批旧图书,可孩子们宁愿...

老木匠的传家宝:一把金斧头的百年奇缘

在江南水乡的青石板小镇上,流传着一个关于诚实与福报的百年故事。每当梅雨季节,白发苍苍的老人们总爱在茶馆里摇着蒲扇,给孩子们讲起王家木匠铺的传奇。民国初年的一个清晨,十七岁的学徒王德贵在镇东头的樟木林里...

老木匠的最后一课:善良比手艺更珍贵

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木匠,名叫李三爷。他是镇上最有名的木匠,手艺精湛,为人却极其低调。李三爷年轻时走南闯北,给大户人家做过雕花床,也给穷苦人家修过破门窗。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从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