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的最后一课:诚信比金子更闪光
在江南水乡的青石板巷子里,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木匠陈三爷。他做的榫卯家具不用一根钉子却能百年不腐,连县太爷都派人来请他修缮祖宅。但今天要说的不是他的手艺,而是发生在去年腊月里的一场大雪天。
那天清晨,陈三爷的徒弟阿福发现师父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反复打磨一块黄花梨木,木屑沾满了他的棉袄袖口。『师父,张员外家催了三次的八仙桌还没开工呢』阿福急得直跺脚。陈三爷却举起那块木料对着光:『你看这纹路,像不像去年李家当铺收的那批货?』
原来三天前,镇上的李掌柜送来块名贵木材,说是给儿子打婚床。可陈三爷越看越觉得眼熟——这分明是前年火灾中,当铺王掌柜家被烧毁的传家宝。当年大伙儿都看见王掌柜抱着烧焦的黄花梨痛哭流涕。
『阿福,去请王掌柜来认认』老木匠的话让徒弟惊得瞪圆了眼:『师父!李掌柜给了二十两定金!』陈三爷把凿刀往木凳上一钉,震得墙角的刨花簌簌往下落:『手艺人的名声,比命都重要。』
雪越下越大时,王掌柜踩着棉靴冲进作坊。他摸着木料上特有的火焰纹,突然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原来当年火灾后,有人趁乱偷走了这块祖传三代的海南黄花梨。
故事的结尾出乎所有人意料。李掌柜得知真相后非但没恼,反而带着儿子来赔罪。原来木材是他从黑市买的,价格还不到市价三成。陈三爷用这块木头给王掌柜修复了祖传的百宝箱,分文未取。箱盖合拢时,榫头严丝合缝的咔嗒声,像极了老人爽朗的笑声。
开春后,县衙门口贴了张红榜。陈三爷拒收的二十两银子,被李掌柜捐出来重修了镇上的义塾。现在经过作坊的人常能听见老木匠哼着小调:『榫要实来卯要正,心若歪了手艺崩...』这调子混着刨木声,在巷子里传得很远很远。
有人说后来看到李家的公子在义塾教书,有个总爱问问题的孩子,眉眼像极了当年当铺的小学徒。雪白的梨花落满青石板时,镇上悄悄多了条新规矩——但凡买卖贵重木材,必定要请陈三爷过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