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的最后一课:善良比手艺更珍贵
在江南一个名叫柳溪镇的地方,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周师傅。他的手艺闻名十里八乡,雕花的门窗能引来蝴蝶,榫卯的桌椅三代人用不坏。但更让人称道的是他的脾气——镇上孩子摔坏他刚做好的玩具,他总笑呵呵地说‘木头有灵性,它这是想变成别的模样’。
那年初夏,周师傅咳嗽时手帕上见了红。大夫走后,他把三个徒弟叫到堆满木屑的作坊里:‘我这辈子最得意的作品,是二十年前给洪水冲走的龙王庙雕的那对盘龙柱。’徒弟们面面相觑——那柱子早成了河底淤泥,师傅却说‘当时灾民蹲在柱子上等来了救援船’。
大徒弟阿强忍不住问:‘您真要教我们绝活?’老人从樟木箱里取出三块带着虫眼的废料:‘我要你们用这些,做出能让我带进棺材的东西。’二徒弟阿忠嘟囔着‘这破木头连板凳都做不了’,只有瘦小的三徒弟阿诚接过发霉的木板。
阿强连夜雕了微型宫殿,虫眼被巧琢成星斗;阿忠做出会唱歌的机械鸟,虫蛀处藏着发音簧片。而阿诚直到第七天黄昏才敲门——虫眼被扩成爱心形状的凹槽,每个凹槽里卡着枚铜钱。‘去年您帮王婆修房顶不肯收钱,她偷偷塞我兜里的。’
老木匠颤抖的手抚过那些生锈的铜板,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血沫子溅在阿诚手上时,镇上的钟响了八下——是孩子们举着阿诚做的存钱罐在跑:‘周爷爷!我们凑钱给您买药!’原来阿诚这些天在教孩子们用废木做储蓄罐。
葬礼那天下着毛毛雨,三百多个存钱罐摆在灵前叮咚作响。突然有人喊:‘龙!’只见雨帘中,当年被冲走的盘龙柱竟漂回岸边,柱身新添的伤痕组成了四个字:善心不朽。后来镇上重建龙王庙时,总有三五个孩子在梁上系红绳——他们说听见周爷爷在教新徒弟:‘手艺会留在手上,善良能住进心里。’
二十年后,柳溪镇遭遇百年大旱。已经白了头的阿诚带着徒弟们打开地窖——当年存在罐里的铜钱,正巧够打十三口深井。而井台栏杆上,全是虫眼组成的蝴蝶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