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货郎与山中狐仙:一碗热粥结下的百年善缘
初冬的沂蒙山区飘着细雪,老货郎张德厚挑着沉重的担子走在山道上,扁担两头挂着针头线脑、粗盐红糖,还有给孩子们带的泥叫叫。自从老伴去世后,这方圆五十里的山路就是他全部的世界。
这天走到黑石崖时,天色已暗得辨不清方向。张德厚正发愁间,忽见山坳里透出一点橘色光亮。走近才发现是间快倒塌的山神庙,庙里蜷缩着个白发老太太,正对着半截蜡烛搓手取暖。
'老人家怎么独个儿在这荒山里?'张德厚卸下担子,看见老人破棉袄上结着冰碴子,连忙取出铜锅架在三块石头上。当最后一撮盐撒进粥里时,老太太突然盯着他的手腕:'你左手腕的月牙疤,可是七岁那年救落水孩童时被冰棱划的?'
张德厚惊得差点打翻粥锅。这事除了去世的父母没人知晓。老太太接过热粥却不急着喝,反而从怀里掏出个红布包:'三十年前你父亲在此避雨,替我修过漏雨的屋顶。'布里包着半块刻着'张'字的木牌,正是当年货郎担子的标牌。
深夜风雪更急,张德厚朦胧间听见有人轻语:'张家人心灯不灭,山道永亮。'晨光中庙里空无一人,唯门槛上整齐码着三根金条,底下压着张字条:'修桥用'。他这才想起村里老人说过,黑石崖曾有狐仙化老婆婆试人心的传说。
后来石崖上真的架起座木桥,桥头石碑刻着'慎独亭'三字。有采药人说月夜见过桥上有人影,提着盏温暖的灯笼,像极了张德厚生前用的那盏马灯。如今桥边野蔷薇特别茂盛,冬雪天都开着红花,村里孩子都叫它'狐仙袄'。
这故事在沂蒙山区流传百年后,2017年暴雨冲垮了老桥,村民却在桥基挖出个密封的陶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当年三根金条,附着的桦皮上新增了几行小楷:'金归原主,桥当自建'。如今新桥的石栏上,还能找到那只衔着木牌的狐狸浮雕。
当年参与修桥的王木匠说,暴雨那晚他梦见个穿红袄的姑娘,在图纸上画了座带避雷针的新式桥梁。醒来发现枕边真有张设计图,角落里印着个梅花爪印。最奇的是图纸用的居然是2016年产的复印纸,而那座桥,后来真的经受住了2021年的特大山洪。
货郎的孙子张守业现在是县档案馆管理员,他保存着祖传的账本里夹着张发黄的字条,上面写着:'善心不过一碗热粥,善行能渡百年风雨'。笔迹与桦皮上的如出一辙。
去年有个北京来的民俗学家,在慎独亭拍到张照片:夕阳中的桥栏上,分明映着两个人影,一个挑着货郎担,一个提着红灯笼。但当时桥上其实空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