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货郎与山中狐仙:一碗热粥结下的百年善缘

admin3周前未分类38

初冬的沂蒙山区飘着细雪,老货郎张德厚挑着沉重的担子走在山道上,扁担两头挂着针头线脑、粗盐红糖,还有给孩子们带的泥叫叫。自从老伴去世后,这方圆五十里的山路就是他全部的世界。

这天走到黑石崖时,天色已暗得辨不清方向。张德厚正发愁间,忽见山坳里透出一点橘色光亮。走近才发现是间快倒塌的山神庙,庙里蜷缩着个白发老太太,正对着半截蜡烛搓手取暖。

'老人家怎么独个儿在这荒山里?'张德厚卸下担子,看见老人破棉袄上结着冰碴子,连忙取出铜锅架在三块石头上。当最后一撮盐撒进粥里时,老太太突然盯着他的手腕:'你左手腕的月牙疤,可是七岁那年救落水孩童时被冰棱划的?'

张德厚惊得差点打翻粥锅。这事除了去世的父母没人知晓。老太太接过热粥却不急着喝,反而从怀里掏出个红布包:'三十年前你父亲在此避雨,替我修过漏雨的屋顶。'布里包着半块刻着'张'字的木牌,正是当年货郎担子的标牌。

深夜风雪更急,张德厚朦胧间听见有人轻语:'张家人心灯不灭,山道永亮。'晨光中庙里空无一人,唯门槛上整齐码着三根金条,底下压着张字条:'修桥用'。他这才想起村里老人说过,黑石崖曾有狐仙化老婆婆试人心的传说。

后来石崖上真的架起座木桥,桥头石碑刻着'慎独亭'三字。有采药人说月夜见过桥上有人影,提着盏温暖的灯笼,像极了张德厚生前用的那盏马灯。如今桥边野蔷薇特别茂盛,冬雪天都开着红花,村里孩子都叫它'狐仙袄'。

这故事在沂蒙山区流传百年后,2017年暴雨冲垮了老桥,村民却在桥基挖出个密封的陶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当年三根金条,附着的桦皮上新增了几行小楷:'金归原主,桥当自建'。如今新桥的石栏上,还能找到那只衔着木牌的狐狸浮雕。

当年参与修桥的王木匠说,暴雨那晚他梦见个穿红袄的姑娘,在图纸上画了座带避雷针的新式桥梁。醒来发现枕边真有张设计图,角落里印着个梅花爪印。最奇的是图纸用的居然是2016年产的复印纸,而那座桥,后来真的经受住了2021年的特大山洪。

货郎的孙子张守业现在是县档案馆管理员,他保存着祖传的账本里夹着张发黄的字条,上面写着:'善心不过一碗热粥,善行能渡百年风雨'。笔迹与桦皮上的如出一辙。

去年有个北京来的民俗学家,在慎独亭拍到张照片:夕阳中的桥栏上,分明映着两个人影,一个挑着货郎担,一个提着红灯笼。但当时桥上其实空无一人。

相关文章

善良的木匠与报恩的燕子:一个传递温暖的民间故事

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名叫张木匠的老手艺人。他手艺精湛却从不抬价,对贫困人家更是分文不取,镇上人都亲切地叫他"张善人"。那年春天格外寒冷,张木匠在修缮自家屋檐时,发现一窝被冻僵的燕子。母燕蜷...

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狐仙:一场跨越百年的报恩奇缘

在云雾缭绕的雁鸣山深处,樵夫李大柱像往常一样挥斧砍柴。忽然林间传来幼兽呜咽,拨开灌木竟见一只白狐被捕兽夹所困,琉璃般的眸子盈满泪水。李大柱想起祖父常说“狐仙通灵”的告诫,却仍毫不犹豫扳开铁夹:“走吧小...

老木匠的最后一课:善良比手艺更能传世

在浙南山区的青溪村,有位年过七旬的老木匠姓周,村民都叫他周师傅。他做的榫卯家具能传三代人,可最让人称道的却不是他的手艺。那是2018年的梅雨季,村里来了个收古玩的陈老板,看中了周师傅家祖传的黄花梨工具...

老槐树下的誓言:木匠与狐仙的百年奇缘

在皖南群山环绕的青山村,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村民们都说这棵树通了灵性,因为每到月圆之夜,树洞里总会透出暖黄的微光。八十岁的赵阿婆摇着蒲扇,给围坐的孩子们讲起她太奶奶亲眼所见的故事。民国十二年的寒冬,...

铁匠与报恩的燕子:一个关于善良与奇迹的温暖故事

在北方一个叫青石镇的小地方,住着一位年近六旬的老铁匠周师傅。镇上人人都知道,周记铁匠铺打制的镰刀能用二十年不卷刃,但更出名的是周师傅的古怪规矩——每年惊蛰前后三天,铁匠铺绝不接活。这年春天,倒春寒来得...

木匠爷爷的魔方凳:一个让全村孩子爱上读书的温暖故事

在云贵交界处的苗岭深处,有个叫青竹坳的小寨子,寨口老樟树下总蹲着个白胡子老头,孩子们都叫他"板凳爷爷"。李阿公年轻时是方圆百里最好的木匠,七十二岁了还闲不住。那年县里扶贫干部送来批旧图书,可孩子们宁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